English

切实提高“两课”教学质量

2000-06-07 来源:光明日报 何其颖 我有话说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既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够发达,大学生比例较低,因此,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往往成长为各个岗位的管理者或负责人。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在事业、企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

然而,目前高校的“两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了“两课”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两课”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

首先,从教育对象来说,主要是青年大学生对学习“两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两课”的学习不够重视。

其次,从教育者来说,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二是对教学法的研究重视不够,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如何提高高校“两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以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提高“两课”教学质量,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做到:

首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两课”的重要性。

要改变学生不重视“两课”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政治思想素质在总体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把“两课”学习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做到这一点光靠“两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全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风尚教育,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净化社会风气,给“两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其次,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两课”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紧紧围绕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真正做到使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如“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在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和体系的同时,要重点突出邓小平理论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让学生深切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既要讲授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要讲清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我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正确认识邓小平关于在当今的国际大环境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同时,应结合讲授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等等。在开展“两课”教学活动的同时,要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设,培养学生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我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在教学内容上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不断更新的关系。“两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讲义上永远只有那些内容。教师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将自己及他人的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讲义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更好地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二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两课”不是纯知识课,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教师在授课时,应将思想性、理论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阐述理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给学生以新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做到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方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革。

要提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两课”教学方式以黑板、教科书为教学信息的主要承载形式,无法提供生动直观的图像资料,教学形式单一枯燥。随着电子、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高度发展,大量的现代教学媒体应运而生,有电视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多功能教学基地等,而国内外大量历史图片、录像资料的公开,也给“两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两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两课”的说服力,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语言表达的说不清、道不尽的缺陷,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节省学时的双重效果。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努力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多使用“为什么”、“怎样理解”、“表现在哪里”这样的语言,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改变教师管讲、学生管听的被动局面。二是多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题并给学生开列出阅读参考书单,要求学生在阅读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发言准备。讨论会上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将大家的思路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这样的课堂讨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辩证的思维方式。三是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教师要多与学生平等讨论问题,多在课下与学生谈心,形成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往往会转化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把课上好。

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是“两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两课”的现实感、吸引力和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高中直接考上来的,对社会了解很少,影响了他们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培养自己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加社会实践,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周日到贸易集市、商店、工厂进行调查,或利用寒暑假回家进行调查,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在社会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写出社会调查报告。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两课”教学质量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列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